
關於



農牧共好與農綠共生:以科技民主為行動核心的技術與價値創新
本計畫基礎為成功大學第一期USR計畫「永續城鄉營造—社會創新型USR資源中心建構計畫」,由該計畫中「農牧廢棄物循環再利用」議題型教師社群發展而出。
除了持續前期計畫問題關懷「發展友善農業」、「回應農業廢棄物挑戰」與行動策略「以科技民主發展在地『適當科技』(Appropriate Technology)」,透過農民培力的多元嘗試,培養農民參與本計畫的知識資本與行動資本,發展以農民為主體的友善農業推廣與技術社群,甚至以此為基礎發展行銷品牌,並進而結合跨校系所的環工、微生物專業,與在地農民、企業合作,將「廢棄物」轉換為市場可接受的「資源」;同時,也將當下南台灣沿海區農漁村的發燒議題「光電綠能是否會與農漁發展衝突」納入本期計畫關懷,發展出在地適宜的科技(物)部署,並將前述農業廢棄物導入作複合式利用。

策略一
農民賦能:建構藏富於民的友善農業與農牧共好社群
引入簡易技術門檻與低成本的友善農業方法,翻轉農民被資本邏輯牽制現況,透過微生物菌的知識引入與應用技術的養成,找回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能動性,並透過共學機制,找到最適合自己與土地的種植方法。
具體行動
-
持續開設友善農業推廣班。
-
持續推動農民業師團隊。
-
協助實驗室群發展可利用之微生物菌種。
策略二
適當科技:建構因地制宜的畜牧廢水處理之循環經濟
延續前期計畫階段性成果,持續監測畜牧場自場場內培養微生物菌,導入到廢水處理槽,以改善廢水處理品質之狀況,同時引進利用畜牧廢水養殖藻菌技術,期望能改善廢水排放品質,增加畜牧廢水多元去化管道,減輕去化成本可創造畜牧場附加效益。
具體行動
-
建構與廢水處理連結之藻菌養殖場設備。
-
經營畜牧場與鄰近農場之共好網絡。
_edited.jpg)
策略三
公民參與:建構互利共生的漁電藻菌養殖平台
本計畫以健康為主要目的,協助漁民建立無毒藻菌養殖的技術,提升漁民無毒養殖的概念,促進友善漁業的發展,創造綠色永續經營之概念。另一方面透過結合太陽能設備,評估藻菌養殖的可行性,藉此達成漁業精緻化、友善環境、提高產值、漁電互利共生及循環經濟的目標。
具體行動
-
建構結合太陽能發電設備之藻菌養殖食用蝦平台。
-
舉辦教育訓練推廣創新養殖技術。
